这所曾被授予全国模范养老机构的托老院,现在有58名老人在这里养老,其中,90岁以上的15人老人们说,这里什么都好,就是看病不方便
据统计,去年一年,门诊量11.147万人次,其中急诊10056人次“120”出诊694次,“120”转诊239次
他同时也建议,要在岛上配置一台ct“一台ct可以留住很多人,照一下就清楚了没有这个设备,医生也心虚”
厦门市第一医院副院长林链凤说,医护人员的能力提高是当务之急“我们将会对岛上的医护人员进行全科培训,要做到起码的医疗急救保障,确保晚上值班时可以解决一些急救问题,绝不能再让病人下半夜赶去厦门岛就医
委员回应形成提案带进两会
根据最新摸底调查,现居厦门鼓浪屿美食攻略住在鼓浪屿岛上的人口约两万人去年,鼓浪屿国内外游客达到1136万,高峰期一天12.6万人次,日均4.8万人次而目前,鼓浪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却是按照1.4万人来配置的,加上岛上居住的约两万人,医护人员配比低于实际近5倍
昨天上午,市政协无党派人士界别和少数民族宗教界别的委员到鼓浪屿视察医疗保障情况政协委员们疾呼,要提高鼓浪屿的医疗保障能力,并表示要形成提案,带进明年两会
半夜12点,位于福音堂的厦门市百合园托老院内,几个房间的灯同时亮了一位老人摔倒,耳朵碰到桌脚血流不止,要缝合随即,院长和值班护士长搀扶着老人走出福音堂大门,送往医院
调研、视察、再开座谈会昨天,市政协委员就鼓浪屿的医疗保障问题,纷纷呼吁并表示,要将鼓浪屿鼓浪屿岛上住宿推荐医疗保障问题形成提案,带进明年两会
作者:崔晓旭 詹文 吴晓平 图
原题:把“鼓浪屿就医难”带进明年两会 将尽快形成提案
现状鼓浪屿分院连缝合都没办法
根据《关于调整福建省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3-2015年)的意见》按常住人口计算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4张,床位机构方面,三级综合医院床位数占总床位数的30%
摸底医护人员配比低于实际近5倍
就医难,使鼓浪屿这个“最美家园”成了不适合居住的地方
他还建议,编制也要扩编,申请从目前的16人扩编到71人,增加工作人员55人扩编后的鼓浪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内容包括院前急救、专科门诊、综合住院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双向转诊功能
入冬的鼓浪屿,海风吹在脸上,还是有点冷
目前,岛上公共服务配套无法满足需要,厦门鼓浪屿住宿排名文化内涵逐步消失,而商业味却越来越浓政协委员们呼吁,鼓浪屿是美丽厦门的重要窗口,要尽快整治提升鼓浪屿
本文来源:福州新闻网
海峡导报12月11日讯 老人摔破耳朵,还要到岛内缝;吃鱼卡了鱼刺,还要忍到第二天……
(海峡导报记者 崔晓旭 詹文/文 吴晓平/图)
接下来,鼓浪屿岛上医护人员将进行全科培训
7年前,鼓浪屿有400张床位,现在一张都没有在鼓浪屿,病人生病,是没法住院的
可如今,二院外迁后,鼓浪屿上的医疗配套,已难以满足当地居民的医疗保障需求,只能看些感冒、发烧之类的常见病鼓浪屿的孕妇要生小孩,只能坐船赶到岛内的医院“设备有,但人手不够”厦门市第一医院鼓浪屿分院负责人说,医院只有40位医护人员,人手严重不足“手术室很多年都厦门鼓浪屿穷游攻略没有用了,没人愿意在鼓浪屿做手术”厦门市第一医院鼓浪屿分院副主任刘春也很无奈,医院接管7年多,增加设备、增加治疗项目,但由于居民人口减少,医护人员也不断流失,从最初的73人缩减到只有40人“鼓浪屿分院长期处于负增长状态,也给第一医院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
可到了第一医院鼓浪屿分院,值班医生说没办法缝针,建议转院“过了零点,晚上的渡轮要一小时一班”院长说,就这样,在寒风中,足足等了半个多小时的船,然后再转车去第一医院
鼓浪屿四面环海,地理环境非常特殊,人口结构更特殊,60岁以上老人超过2000人,这部分人群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大大超过普通人如果遇到突发脑出血、心肌梗塞等急症重症,该怎么办?“从原来的近百人萎缩到40人这40人要承担120急诊鼓浪屿轮渡时刻表,又要承担门诊,还要承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不足”市政协委员黄秀惠直言
鼓浪屿的医疗保障,正在逐年萎缩—早些年,二院的肺科、泌尿肾脏科、妇产科等专科,名气很大,很多岛内的病人慕名搭船到鼓浪屿看病
而这位老人的遭遇,并非个案,而是岛民就医的缩影
医护人员:全科培训
政协委员蔡素卿是老鼓浪屿人,在那里出生、长大,但后来由于医疗等一系列配套的萎缩,她搬离鼓浪屿她说,她从小就在第二医院鼓浪屿院区看病,现在医院搬走了,学校也搬走了,她熟悉的鼓浪屿人也基本都搬走了“我们开玩笑说,鼓浪屿只剩下一个外壳”蔡素卿说
而鼓浪屿,离这个标准相差甚远厦门市第一医院鼓浪屿分院负责人表示,目前鼓浪屿户籍人口及常住人口数,可设置床厦门鼓浪屿门票位数53张但根据实际情况,建议增设35张病床
应对床位:增加35张床位
南昌白癜风专科医院咨询山东最好的白癜风医院电话